愿老師不跪著教書,學生不跪著上學
文/遺君明珠
來源/明珠絮語(tsliuchanghai)
- 1 -
在中小學教育當中,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,就是老師和學生及家長之間,互不滿意。
跟老師們聊起學生,每個老師都是一肚子苦水:班里的學生學習勁頭不足,一部分同學上課搗亂肆無忌憚。
你管得稍微嚴厲一點,就可能產生糾紛。而只要學生一鬧、家長一找上級,當事老師輕則賠禮道歉,重則背個處分,有委屈都沒地兒說去。
所以,很多老師都抱怨,現在上個課管個學生簡直是如履薄冰,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事。
在這種情況下,一線老師像個受氣的小媳婦,領導的要求不能不完成,家長和孩子根本惹不起,有時候只好忍氣吞聲,連最基本的師道尊嚴都得不到保證。
- 2 -
而如果和學生家長談談老師,似乎也都是滿腹牢騷:有的老師強制學生參加自己的輔導班,不去就給小鞋穿。
有的老師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簡單粗暴,經常對幼小的孩子惡言惡語,甚至暴力相向。
有些老師就算是對家長,也整天像訓學生一樣張嘴就批評,不留一絲情面。
而身為家長,很多都只能選擇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頭,不管心里怎么不滿意,見面還得滿臉堆笑。
孩子上個學,見到老師簡直就是低人一頭。
- 3 -
前些天的師生互扇耳光事件,老師和家長就分成了態度截然相反的兩派。
當時筆者寫了兩篇文章,一篇是《老師和學生互扇耳光,最該反思的是老師》,結果引來了老師的不滿。
一些老師紛紛留言表示,現在的熊孩子就是該打,明明犯錯誤的是學生,憑什么還讓老師反思?,F在當老師真的不容易,管也不是,不管也不是。
另一篇是《當所有教師都學會了自保,教育就危險了》,有好幾位家長私下和我交流,認為觀點太偏向老師。
有家長質問,你知道老師打學生會給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心理陰影么?
你知道老師那樣做可能害了孩子的一生么?
一位律師朋友現身說法,私底下和我交流說,他在小學的時候因為作業沒做完,遭受過老師的毆打,現在過去20多年了還歷歷在目。感覺那一次后,性格完全變了。
- 4 -
老師和家長的抱怨,其實都是事實。
當然,大家都有些以偏概全。因為難管的學生,不通情理的家長,無德的老師,畢竟只是少數。
但我們不得不承認,對于個體來講,就算只是少數,如果碰上了也相當于全部,一位老師碰上一位混蛋家長,一位學生碰上一位混蛋老師,一輩子可能就毀了。
所以,即使是個別現象,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,應該力求避免。
現在之所以師生關系尷尬,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個明確的規則,讓大家共同遵守。
于是到了具體問題上,雙方都無章可循,都覺得自己委屈。
- 5 -
還是以師生互扇耳光事件為例。
學生遲到了,老師教育不聽,昂然進入;學生上課睡覺,老師叫醒后還頂嘴。此時,老師口頭教育無效,然后動手打人肯定是不對的。
但接下來應該怎么做?卻沒有任何具體的規定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問題,就是任由這種課堂違紀發生,或者對于違紀處理不當,肯定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受教育權,全班幾十號學生的上課時間會被白白浪費。
對此,國外的一些作法或許值得我們借鑒。
- 6 -
在美國,中小學也像我們一樣規定學生不能遲到,尊重老師,遵守課堂秩序,等等。
違反了怎么辦?很簡單,像國家有法律法規一樣,學校有相應的校規,學生犯了什么樣的錯誤,就付出什么樣的代價。
比如遲到,會受到“課后留校”的處罰,放學后要做類似打掃教室,修理草坪等體力勞動;
比如違反課堂紀律,影響到老師上課,一般老師會請學生離開教室去找校長,這時候校長就會介入調解,與老師和學生雙方進行溝通,如果最終無法溝通,校長會告知學生的家長相關情況,家長介入共同協商和調解。
據說,在美國中小學新學期開學,學生頭一天上學帶回來家來最重要的東西不是課本,而是校規。家長要認真閱讀,然后簽名再交還給學校。學生在校期間違反了校規,家長也需承擔一定的教育責任。
如果我們也有這樣詳細的規定,那么那位女老師顯然不用那么老羞成怒,只需要按規程處理,將違紀的學生該交給哪個部門就交給哪個部門即可。
當然,如果老師或學校的處罰超出了規定的限制,那么學生家長會告你沒商量。
- 7 -
特別贊同一位網友給我的留言:我尊重的是你的行為,而不是你的年齡。
老師不一定天然正確,學生也不一定天然錯誤。反之亦然。
大家都是平等的,也應該互相尊重。而前提,是大家都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做事。
教師不用跪著教書,學生也不用跪著上學,這才是我們教育應該有的樣子。
- 作者 -
遺君明珠,時評人,自媒體平臺作者。側重于教育、美文、人生感悟。微信公眾號“明珠絮語”,ID:tsliuchanghai,歡迎關注。